新市民金融知识
日期:2023-09-13 10:45:55 打印

新市民金融知识

 

2022年3月4日,中国银保监会和中国人民银行发布《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》,要求金融机构针对新市民在创业、就业、住房、教育、医疗、养老等重点领域的金融需求,因地制宜加强产品和服务创新,完善金融服务,高质量扩大金融供给,提升金融服务的均等性和便利度。

【新市民范围】

新市民主要是指因本人创业就业、子女上学、投靠子女等原因来到城镇常住,未获得当地户籍或获得当地户籍不满三年的各类群体,包括但不限于进城务工人员、新就业大中专毕业生等。

【新市民金融服务特色】

(一)创新特色产品

金融机构围绕新市民多方面、多层次、多样化金融需求,建立健全契合新市民特点的产品和服务体系,推动金融服务下沉到更多新市民群体和场景中。银行保险机构推出了多项新市民专属贷款、存款、开户、保险等产品或服务。

(二)设立特色服务机构

部分金融机构设立了新市民专门服务部门、专营团队或特色分支机构,广东辖内银行保险机构已打造近百家新市民特色网点、十多家新市民金融服务中心等。

(三)提升服务质效

针对新市民群体对金融服务的“急难愁盼”问题,广东银行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,不断提升金融服务精准性、均等性和系统性,持续优化金融服务,努力解决新市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,助力“幼有所育、学有所教、劳有所得、病有所医、老有所养、住有所居、弱有所扶”。

【新市民防诈要点】

因新市民融入城市时间较短,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弱,因此新市民往往成为诈骗骗子的首选目标。

风险提示一:增强信息安全意识

新市民在融入城市过程中,往往会对“他乡遇故知”放松警惕,殊不知骗子可能就在身边。新市民要切记保护好个人金融信息,养成良好的金融消费习惯:不要将个人身份账号、银行账户、验证码、各类密码等私密信息告诉陌生人,防止个人信息泄露,发现个人金融信息被盗用或者泄露时,要及时通过合法途径维护权益,避免遭受人身和财产损失。

风险提示二:防范不法中介贷款

新市民创业存在贷款需求,不法分子称自己在银行有熟人,吹嘘能帮忙拿到贷款,在得到信任后,以需要“打点”为由骗取“手续费”等。事后不仅拿不到贷款,更有甚者被骗贷,背负巨额贷款。新市民要切记如需办理贷款,请联系银行机构,按照正规渠道办理贷款手续,切不可因小失大。不要轻易相信中介贷款、网络贷款、民间借贷等。

风险提示三:谨防异地诈骗

新市民在新城市开展新生活,不法分子冒充被骗对象在老家的亲戚、同学或朋友,通过电话(新通讯软件等)套取其信任,在联系过程中传达出“很急”“需要马上转款”等信息,诱导被骗对象在短时间内完成汇款。新市民要切记如遇陌生电话(添加好友等),务必保持冷静,仔细检查电话号码,仔细辨别对方口音,如有可疑,应立即挂断,发现有诈骗嫌疑或是发生钱财损失时,应立即报警。



分享: